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农资供销网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网导航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三农专题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贴身宝贝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三农内参
供求信息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化肥市场
打假维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农超对接”缘何哈尔滨遇冷
时间:2013-07-10 00:00:00来源:农民日报作者:李天池

  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本地蔬菜生产即将进入高产期,农产品“卖难买贵”现象日渐突显。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产销对接不畅,中间环节较多。

  为破解本地菜“卖难买贵”的难题,哈市相关管理部门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缩短“菜园子”和“菜篮子”的距离,降低流通费用。但治标难治本,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哈市开展“农超对接”已经有多年,这本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近年来却遭到农民和超市的冷遇。

  几度“入超”未果无奈另寻他路

  在哈市呼兰区富强村的蔬菜塑料大棚里,富强晨光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喜光正在和社员一起采摘番茄。这家2008年成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由最初的7户农民,发展到现在的10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现在合作社已经闯出了自己的品牌,销售途径也更广了,一点儿也不愁卖。”王喜光一边熟练地采摘番茄装篮,一边说,“合作社现在可以将产品销往农贸市场,或将蔬菜制成礼品包装,走高端精品路线销售等多种销售途径。”

  话语间,他对“农超对接”的销售方式只字未提。此前,王喜光一直是“农超对接”的忠实拥趸者,非常希望合作社的蔬菜产品能通过超市走出一条品牌之路,提高销量。当被问及“农超对接”目前如何时,王喜光停下手中的活儿,迟疑了一下说:“‘农超对接’难度太大,我们今年没有和任何一家超市进行洽谈,现在销路不愁,品牌也已经叫响,今后也不打算再走‘农超对接’这条路。”

  高门槛挡住农民“入超”路

  多家曾寄希望于“农超对接”的合作社,现在纷纷敬而远之。一位合作社负责人道出原委:“虽然超市和合作社之间实行提前预报蔬菜价格,但价格的最终制定权还是掌握在超市手中;进超市特别是大型连锁超市的门槛费高,资金回笼期长;另外,进入超市的蔬菜所产生的损耗都要合作社自己承担,这些都增加了农户的负担。”

  2008年合作社成立之初,王喜光为了打响品牌,准备和超市进行长期合作,经过努力他们成功与一家本地超市签约,2009年开始与一些国际大型连锁超市进行洽谈,但他们发现“入超”的门槛极高,条件苛刻,利润也低,只好无奈放弃了与超市的合作。“相关部门搭建的平台减少了合作社和超市间交往的繁复过程,过程减少但双方的合作细节却不能减少,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制定一套农超对接方案,但这些也被简化掉了。”王喜光说到。

  一家规模较小的合作社负责人说:“如果超市需要10样蔬菜,而我们的地里只有两样菜,那剩下的8样菜,只能从批发市场配货,但是价格肯定高,这就失去了‘农超对接’的意义;另外哈埠地产菜有季节性,不能终年供应,根本无法满足超市需要。”

  缺少政策支持农超双方难主动

  不只是合作社对“农超对接”不积极,超市也不十分情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负责人说:“我们把它作为一项配合政府的‘公益活动’,利润少点但只要不赔本就行。”

  哈尔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们还没组织对接会,只是去年‘哈洽会’期间,曾举办过一次‘农超对接’,当时有30余家农民合作社与超市对接,但不知道双方今年是否仍在合作。”对于“农超对接”农民合作社态度由“热”变“冷”,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哈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所以双方都很难拿出热情去对接。

  有专家表示,农超对接存在的不平等对话问题,必须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来解决。他认为,当合作社成为一支主导力量,会有效地改变农民单打独斗、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的现状,这将带来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与此同时,“农超对接”已经不再是合作社的“入市”首选,一些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已经开始“多腿”闯市场。一些合作社在哈市农业部门资金的扶持下,在市区里开起了蔬菜直销店,不仅价格低于市场价,更能让市民在第一时间吃到新鲜、安全的本地菜;此外,一些合作社还积极参加农博会、哈洽会等各类展会,以展会为平台展示自己的产品,让更多市民和企业了解,叫响知名度,拓宽销路。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表  情:

  •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