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供销网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rss
致富信息
频道简介
您当前的位置:-> 致富信息 -> 民间艺术
详细信息
温哥华中国文化节
企业名称: 温哥华中国文化节
联 系 人: 中国北京办事处 电   话: 86-10-82086668, 86-10-62076668, 86-13301369666
手    机: 传   真: 86-10-64870867
邮    箱: 邮   编: 0
地    址: 北京朝阳区安翔里一号华盛乐章A座1203室
项目介绍

   据记载:舞狮起源于三国时代,盛行于南北朝,先在军营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杨炫之的《洛阳伽蓝纪》中,就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 的描写。据传,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五月,交州刺史植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使用了象阵作战,使来军败北后来,先锋宫振武将军宗悫思献策: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布、麻等做成许多假狮,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只“狮子”由两个士兵披架着,隐伏草丛中,并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俄。两方交战之际,敌方驱象来攻,宗亲放出假狮,个个张着斗大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趁机指挥士兵万管齐发,受惊的大象顿时四散奔逃,不少跌入陷附,人和象俱被活捉。大捷之后,士兵们纷纷舞狮相庆。白居易曾有诗提到:“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从此,舞狮便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军营中流传开来。传到民间时,当时却并不叫舞狮,而名为 “太平乐”,据唐书《音乐志》记载:“太平乐,后周武帝时造,亦曰五古狮子舞,缀毛为狮,人居其中,像其俯仰押呢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 这已和现代舞狮相似,可知这种古代民间艺术,在南北朝时代早已存在。

   明代初期,据传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尾岁末出现,到处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堪其苦。后来,人们想了个办法,用菌扎成许多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颜色,事前—一布置妥当。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从此,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都希望狮子能到家门前舞动一番,以消除灾害,预报吉祥,于是每年春节,挨家挨户舞狮拜年,渐成风俗。为了迎接瑞狮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挂个红包,狮子舞毕,举首衔去红包,就叫采青。采青有高青、地青、水青等种类。高青是把“红包”挂在门头,以至二楼、三楼高处,让舞狮者设法去取;地青是把“红包”放在设置有重重障碍的地方,由舞狮者想办法去采;水青是将“红包”放在碗里浮在水缸中,舞狮者站在缸沿,边舞边采青,以考验舞狮者的功夫。
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

   南狮又称醒狮,多流传于东南沿海和南洋。 其形象不如北狮细腻, 以轻灵敏捷见常,刚柔相济,舞动中主要表现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8种神态,以采青为己任,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南狮是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的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

   随着锣鼓的节奏, 狮子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 “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碎青”、“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狮子在人们心中很富有人情味,时而威风凛凛,怒视邪恶;时而谦恭有礼,憨厚善良,逗人喜爱<bR>  醒狮造型套路很多: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无不神似,一句话,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就是南狮重“意”的舞法。

   北狮,顾名思义,北方的狮子。北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

 

   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北狮"狮头一般是木雕,舞者下身需着和狮被同样的金黄色裤子和花靴,舞时全身被狮被遮盖,只露出双脚;动作一般有跌扑、翻滚、跳跃、搔痒等,也有滚绣球、过跳板、上楼台等技巧动作。北狮的"摆阵"(即摆青)和"破阵"(即采青)十分惊险,显示出奇、难、险特色。

   北狮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与灵巧,翻滾跳跃,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齐合一,加上充京钹、京锣、京鼓等音乐节拍,按乐声起舞,引者舞持球翻腾滚鹤,表現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狮起舞,而舞狮头者除跟隨持球武士各卜种动作而配合演出各种舞姿外,还必须給舞狮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狮尾者亦必须留意狮头动向,头则尾亦動,头定则尾亦定,跳躍翻滾,紧密跟隨,使能头尾舞姿调协,融成一体,方上称舞技。

 
加盟详情
图片展示
精品项目推荐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