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农资供销网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网导航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三农专题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贴身宝贝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三农内参
供求信息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化肥市场
打假维权
专家服务
专家在线|专家信箱|专题咨询|专家言论|顾问服务|企业诊断|技术攻关|危机服务|
频道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信箱
农资服务送到临海农村 专家进果园下田头为农民解疑
时间:2015-11-20 16:22:59来源:化肥网作者:

360截图20151029130043107.jpg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勤劳的浙江农民已经闲不住了,田野里忙碌的身影不断增多。农民朋友们又开始为新一年丰收早做准备。

  今天,浙江日报联合省供销社、浙江农资集团举办的活动在临海举行。根据前期记者了解的农民实际需求,来自浙江大学、省农业厅和省供销社的专家和当地农民一起,进果园、下田头,解难题、话增收,并向大户赠送了化肥等农资。

  “我的橘树怎么了?”

  专家上山解难题

  临海市涌泉镇梅岘村是出产“涌泉蜜橘”的主要基地之一。因为品质一流,这里的蜜橘一般能卖到10多元一斤,是村民眼里的宝贝。

  今天上午,春雨淅沥中,来自浙江大学、省农业厅和省供销社的专家们赶往梅岘村,去看看那里的“宝贝树”。因为省里农业专家就要来了,临海市涌泉兴合柑橘专业合作社社长冯济方和几位社员早早地等在村口。“山上的几株橘树不知出了什么问题,希望专家帮忙看看。”“雨天路不好走,不知道上山行不行?”社员们议论着,心里有点拿不准。

  就在他们犹豫时,专家已经到了。一下车,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专家们就跟着社员们一起上山。兴合柑橘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在半山腰,专家们边走边问去年橘子长势和行情,浙江大学的寿森炎教授还很有兴致地观察当地橘树的修剪和生长情况。

  没多久,寿教授注意到了一株叶子泛黄的橘树。“你们刚才说的是不是这类橘树?”“对、对,你看叶片发黄,还有落叶。”寿教授摘下一片叶子仔细察看,并且和省农业厅土肥专业首席专家陈一定一起探讨,初步判断这些橘树受到冻害。

  “同样一片橘树,为什么有些受冻,有些没有呢?”冯济方心里的结还没解开。“你看这些受冻的橘树植株相对较小,说明营养情况不好,和人一样,不够强壮的,抵抗力弱,容易受冻。”陈一定补充说。为了证实这个判断,专家们继续沿着山间小路,一株一株查看。“从这几株橘树叶子来看,明显有缺铁的情况。”陈一定说。

  针对病因,专家们现场开出“药方”,建议社员们通过喷施叶面肥,增施有机肥等办法补救,并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让社员们随时联系咨询。这下,社员们焦虑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我们的宝贝树有救了。”冯济方连声感谢。

  “施肥用药啥窍门?”

  大户田头聊技术

  最近雨水多、气温低,让一些草莓大户犯难。草莓价格维持在20元一斤的高位,但是因为天气不好,草莓生长缓慢,没有成熟草莓可采。临海市邵家渡草莓专业合作社社长徐学军最近天天要接到不少客户的催货电话。

  今天徐学军很希望专家看看他们草莓生长是不是正常。专家们走进草莓大棚,仔细地观察了草莓的茎叶状况和大棚的湿度、温度。连连称赞徐学军和社员们的管理不错,并提醒说,因为低温、湿度大,特别要注意保温和通风,避免产生灰霉病。

  徐学军还希望更多的田块可以用上测土配方肥。他和社员们发现,通过几年测土配方应用,控制氮、磷、钾用肥的科学配比,产出的果实口感、外形等品质大幅提升。针对他的要求,农资专家还现场取土,免费提供测土服务。

  科学施肥、安全用药,也是临海种粮大户最关心的问题。全国粮食生产大户、临海市江南街道贺家村村民周振华说,自己承包了2300多亩农田,最麻烦的是,现在用工成本高,治虫打药更加没人愿意来,想问问专家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省植保局专家施德向老周询问了用药情况,并建议多使用粉剂农药,因为这类农药可以省工节本,只要两个人就可以给上千亩稻田作业。

  在一群四五十岁的种粮大户中, 80后种粮大户周伟华格外显眼。他种植的600多亩水稻田最困惑的事情就是,因为土地流转难,经常有“插花田”,往往别人家打药把虫赶到自己的田里,影响自己生态种植水稻。

  对此,施德建议说,可以在田埂上种植毛豆、芝麻等开花作物,一方面起隔离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方便寄生蜂等害虫天敌生存,做到生物防治。此外,还可以在稻田里种植茭白等作物,吸引一些害虫,减少对水稻的损害。

  听了专家的介绍,种粮大户们感慨地说,以前施肥、用药都凭经验,现在越来越行不通了,这里头的新名堂真多,最希望专家能够多给予指导和培训。

  “农资价格会涨吗?”

  优惠价格送上门

  快要开始春耕了,种粮大户们眼下最关心的就是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了。因为,现在种粮的比较效益还不高,对农资价格变动还是十分敏感的。从近两年经营情况来看,受农资价格影响,生产成本也连年上扬。像化肥,因为涨价因素,去年每亩支出提高了10元,每亩需要花费60元成本。种子涨幅更大,从过去每亩20元,涨到了现在30多元。去年最省的是农药,因为病虫害少,农药用量省,许多土地甚至不需要使用农药,每亩20元成本就够了,而以前平均每亩90元左右。

  上午,蒙蒙雨雾中,两辆满载化肥的农用车也随着专家们来到了临海江南粮食专业合作社。“今天,我们就给大户们送来了10吨水稻专用肥,并以微利价供应。”负责送肥的浙江惠多利农资公司副总经理陈达会对记者说,今后,各地农资部门都将举办支农惠农送服务活动,安排向种粮大户赠送及优惠供应化肥等各种支出总额100万元以上。

  看到省农资集团总经理汪路平也来了,周振华问得直截了当:“我们现在迫切要知道的问题就是:农资紧俏吗,会不会涨价?此外,今年如果要涨,要不要早做准备,避开高峰,多储存一点?供销社农资部门,作为我省农资供应的主渠道,今年会有什么具体措施,提供平价农资?”

  “今年化肥、农药的供给和质量都是有保证的,而且化肥、农药的花色品种更加多样化,能满足各地农民需求。”汪路平的回答也没有拐弯抹角,“只是受到整体物价水平影响,生产成本上升,化肥价格还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农资集团将发挥农资部门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微利原则,提供平价化肥等农资,确保农资价格不出现大幅波动。”

  “不仅要让农民买得起、用得起,还要帮助他们施肥施得精准,省工节本提高效益。”浙江农资集团副总经理王自强表示,目前,省供销社和农资集团正开展春耕农资市场调查活动,今后将根据农户需求,在今年春耕期间将继续加大对测土配方、植保外包和统防统治等新型农资供应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

  扑下身去,帮助农民

  春雨霏霏,又到一年春耕备耕时。走田间,进大棚,上橘山,新春问农事,农民期盼多。种粮的良种能否有保障,农业新技术能否多下基层,平价农资今年能多供应些吗,支农优惠政策还能再多些吗……一张张期待的面容,一双双真诚的眼神,是坐在办公室里无法体味的,需要我们扑下身去,认真倾听,真诚帮助。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时节,是农民安排一年种植计划的关键时期。家中的一亩三分地,种植结构怎么安排,种什么能挣钱,种什么不会卖难。许多农民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让人欣喜的是,当下农民对种粮的后顾之忧正在减退。他们说,粮食收购年年有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收储机构也会早早地把粮食订单送到农家门口。粮食哪些品种市场畅销,再加上种粮的各类补贴和支农优惠政策早早就公布了,因此,农民对种粮食早早就心中有谱。

  一样的田野,不一样的收入。毕竟从田野里的收获,不能全指望着粮食收入,大头的还是要靠经济作物和养殖收入。而这些,恰恰是农民心中最没谱的事情。农田里种什么,除了粮食,种麦子还是种蔬菜?搞水面养殖,还是禽畜养殖?山上的林地,种哪些林果好,还是放养土鸡?安排不好,最让农民伤心,也最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仅以记者今天采访所在的临海,当地农民习惯种植的西兰花,就曾遭遇“菜贱伤农”;前年的大白菜,也变成了几分钱一斤都没人收购的“田头烂”……

  都说“什么来钱,就种什么”,可话是这么讲,但具体到接收市场信息并不对称的单家独户而言,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当下,对一些加入了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来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种养信息大伙还能共分享,市场风险也能同承担。一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名气,专业化程度高,还有一批闯荡市场多年的专业贩销户,这样农产品卖难还易解决。最困难的,还是两头都挨不着的散户农民,他们或许文化水平不高,对外交流不够,没有能力辨别市场信息,种什么来钱,往往只能“跟风而作”,听传言,随大流,最后被市场伤害的,就是这批农民兄弟。

  因此,农民还是期盼能有靠谱的“种田谱”,能够比较准确地告诉农民,眼下什么样的农产品可能好销,什么品种可能价格稳定。那么,这活,得谁来干?

  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地帮助农民出主意,灵市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我省的“农民信箱”,就会发布很多地方的农产品的产销信息,农民也受益匪浅。但对量大面广的农民来说,仅此还远远不够。让人担心的现象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前些年由于“种田谱”发布不准确,或者不够到位,让农民最终没有挣到钱,听了些农民的骂声,结果知难而退,对发布市场信息不那么热情了。一个直接的现象是,现在省内不少地方的基层政府,已经很少直接向农民发布种养信息,理由就是“怕听农民骂声”。

  农产品中介组织,还是要大胆地发挥作用。现在不少地方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些地方还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协会。但是,真正能把农民聚心聚力,共担风险,共享市场的作用还是不够明显。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只顾自己埋头挣钱;而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协会,往往是干部领衔的“二政府”,杂事多,专业性不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的还是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涉农部门和基层工作者,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真心地对农民热情起来。现在一些基层领导,对“三农”工作费心不多,信心不足;还有些人认为“搞农业不易出政绩”,不像抓招商引资、搞工业项目那么立竿见影。因此,走田头问农事,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没有花心思,没有认真钻研。

  其实,纯朴的农民兄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记者今天跟随省供销社、省农资集团到临海农村给农民送春耕农资,跟省农技专家面对面帮农民解决“疑难杂症”,场面之热情,令人动容。涌泉镇橘农为了请专家到山头察看生病的橘树,中午饭也顾不上吃,把专家们“连拉带扛”地请上了山头,满脸虔诚,其情殷殷。72岁的江南街道上江村种粮大户朱贤标,拉着记者的手说:“谁真帮我们农民,我们会记他一辈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表  情:

  •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工信部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国商务部中国发改委中国农业部中国工商总局中国一件事三农电商平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卫计委中国乡村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