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农资供销网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网导航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三农专题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贴身宝贝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三农内参
供求信息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化肥市场
打假维权
专家服务
专家在线|专家信箱|专题咨询|专家言论|顾问服务|企业诊断|技术攻关|危机服务|
频道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危机服务
嘉盛农业谈种业发展:危机中的逆袭
时间:2015-07-16 17:02:46来源:中国种子网作者:

360截图20150716165708090.jpg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种子事关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近年来,人们开始发现,洋种子在我国走俏起来,在部分产业甚至占到了80%的市场份额。有人惊呼,中国的种业乃至农业面临巨大危机,即将沦入国际种业巨头之手。我国种业发展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是不是不敌洋种子?近日,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着名农业专家、嘉盛农业董事长杨建国。

  记者:洋种子是不是真如人们所说,几乎占据了我国种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杨建国:虽有点夸张,但是确实值得我们警醒。我举个例子,山东寿光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地和集散地之一,当然也是种业公司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现在我们平时吃到的荷兰小黄瓜、以色列小西红柿等都是进口种子进入我国市场之后生产出来的。目前,寿光每年蔬菜种子交易额的六至七成是“洋种子”。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河南和东北地区等地的农作物市场。

  记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杨建国:内外都有吧。说出来你也许不信,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每年有100多亿公斤的种子需求量,但国内种业公司仅仅能满足一半左右,每年还有约几十亿公斤种子需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同时,国内种子企业却生产不出好种子。我们的大多数种子企业小而散,实力远远不如国际种业巨头,几乎在科技研发、市场推广等领域全线溃败。

  记者:您认为,国内种业企业触底反弹的动力在哪呢,难道我们任由洋种子占领市场吗?

  杨建国:首先,我个人认为洋种子公司并不是恶狼,而是鲇鱼,要看到其两面性。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土地上培育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玉米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同时,“洋种子”热销,激活了种业的“一潭死水”,唤醒了国人的市场竞争意识,也带来了先进的育种技术、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对促进中国种业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洋种子喊打喊杀,而是虚心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重视科研、培养人才队伍,学习他们保护知识产权,打进国际市场。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种业公司,他们不仅实现了科技立企,还开始走出国门,为我国种业赢得了国际声誉。还有就是,政府非常重视种业发展,我们已经推出了多个产业规划文件。近年来我国种业的振作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是离不开的。

  记者:您认为我国种业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壮大自身实力,赢得市场呢?

  杨建国:首先,主动了解和学习国家政策,要借助政府的支持;其次,主动向洋种子公司靠拢,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苦练内功,提升自身实力,比如嘉盛农业就率先和以色列的种子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蔬菜新品种,我们在多年的合作中了解到了国际一流种业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收益极大;再次,找到自身的优势,重点发力。比如,我们的很多种子质量不比洋种子差,同时还拥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嘉盛农业现在也开始使用自行研发的种苗,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所以,嘉盛农业的例子可以说明,我们只要我们埋头苦干,一定可以在危机中逆袭,让中国种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表  情:

  •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工信部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国商务部中国发改委中国农业部中国工商总局中国一件事三农电商平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卫计委中国乡村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