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采购网
农资采购网
政策法规
动态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网导航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三农专题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贴身宝贝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三农内参
供求信息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化肥市场
打假维权
专家服务
专家在线|专家信箱|专题咨询|专家言论|顾问服务|企业诊断|技术攻关|危机服务|
频道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铸好文化之“魂”
时间:2020-11-10 20:40:41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作者:佚名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经过3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与实践均表明,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居于特殊的地位,“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个“魂”就是“文化”。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对乡村文化理解狭隘、对传统农耕文化重视不够、农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与全过程。乡村文化振兴关乎农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因为只有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就内容而言,乡村文化包括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因此,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产业、培养乡村人才、保护乡村生态、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和资源基础。

  文化振兴的关键是保持乡村底色和农民参与。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和农业大国,形成了不同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城市文明的独特乡村文明。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博大的农耕文化,夯实了我国农业社会稳定的基石,使中国乡村稳定安宁,使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脉得以延续伸展。这就需要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注重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发掘与保护,要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农民是乡村文化保护传承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如果连种地的人都没有了,靠谁来传承农耕文化?因此,乡村文化振兴应重视激发广大农民的内生动力,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截止目前已经有22个国家的62项传统农业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是该倡议的最早响应者、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不仅以15个项目位列各国之首,而且还推动了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农业农村部已经分5批发布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有力推动了遗产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成功经验。

  位于浙江湖州南浔区的桑基鱼塘系统,因其完善的生态循环体系,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并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地群众以这一农业文化遗产为核心,结合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的荻港古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家菜,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同时还拓展了农业功能,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云南哈尼梯田,现在是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但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农村会唱《哈尼族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哈尼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随着云南哈尼梯田2010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当地干部群众将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合起来,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传统红米生产、实施稻鱼鸭共生,利用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乡村生态景观,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功步出了贫困县的行列,涌现出一批乡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是世界香菇发源地,同时还是“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乡村文化富集地。该县通过“香菇功夫”进学校,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发掘传统农耕文化内涵,成功申报了“庆元香菇”地理标志农产品。该县举水乡月山村,自1981年起连续40年举办“月山村晚”,这个比央视春晚还要早两年的“草根春晚”,通过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用家常话说身边事,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题材来自田间地头,道具取自日常农具,吸引了上至耋耄老人、下至幼稚孩童的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以“月山春晚”为引领的“乡村春晚”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被誉为“中国式乡村过年之文化样本”。

  过去15年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经验表明,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支撑,组织振兴是保障。只要铸好乡村文化这个魂,就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并促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作者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共同主席、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zx/zjgd/202010/t20201013_3411344.html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表  情:

  •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