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采购网
农资采购网
政策法规
动态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网导航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三农专题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贴身宝贝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三农内参
供求信息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化肥市场
打假维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农村合作社 -> 经济合作
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助推农旅融合发展
时间:2020-05-18 18:23:36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作者:佚名

  作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做好“山上浙江”文章,业态培育发展的重点则在于三产融合、农旅一体,但要真正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换,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必须突破土地要素制约,创新土地供给开发模式。2014年起,浙江设计推出“坡地村镇”试点政策,就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浙江耕地总量和人均数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面临发展和保护的两难局面。但另一方面,山地特别是低丘缓坡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395万亩,其中可开发为建设用地210万亩。如何在生态环保前提下,充分利用山坡地资源,助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发展,浙江组建成立专门机构,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农办、发改、财政、环保、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八部门共同参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

  试点围绕“建设山上浙江,发展生态经济”战略目标,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按照“整体谋划、制度先行、逐步推进、规范实施、结果可控”原则,探索建设“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山、水、田、林、园、村、镇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和绿色产业园区。3年来,共申报项目379个、建设用地2.4万亩,最后优中选优,核准实施了166个、建设用地10789亩,其中有村庄类项目、城镇类项目、农旅类项目、绿色产业类项目。试点成功后,该政策已经在全省面上推开,成为常态化的一种开发模式。

  试点工作中,我们实现了五个方面创新:

  一是实行“多规合一、精准用地”。按照“依山而建,依势而就”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落实试点项目建设用规划空间。同时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实现试点项目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多规合一”,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二是实行“点状布局、垂直开发”。按照“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要求,所有建筑实行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的建设规划布局;建设用地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等量开发,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部分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尽量避免对建筑周边原始生态林地的占用。

  三是实行“征转分离、分类管理”。按照“用多少、征多少,建多少、转多少”的要求,对建设占用的土地,必须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按建设用地实施管理;对生态保留用地,在办理征收手续后,仍可按原土地用途进行管理。

  四是实行“点面结合、差别供地”。按照“具体项目、具体政策”的原则,实施点状布局单体开发的,可以按地块独立供地;实施点状布局整体开发的,可实行多个地块组合供地;生态保留用地则可以采取流转(租赁)方式供地;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也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供地。

  五是实行“以宗确权、一证多宗”。单个地块供地的,以地块为宗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各地块组合供地的,以各地块为宗地进行确权登记,可按地块不同规划用途或产权管理需要,核发多宗地一本证书或单宗地一本证书。对只征收不转用的生态保留用地,参照国有农用地的登记要求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经过探索与实践,“坡地村镇”政策目前已由单一的土地利用制度创新,逐渐转变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培育的助推器,一大批文化旅游、度假养生项目先后在浙江乡村崛起,大大拉动了乡村服务业的发展。

  第一,形成了山坡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我国国土面积中,山地、高原、丘陵占到70%以上。在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不能突破的情况下,山坡地资源的利用开发必将提上议事日程。浙江“坡地村镇”试点先行一步,在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促进了土地供给的结构性改革,拓展了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增强了土地要素供给能力,从项目选址、设计、用地、建设,一直到验收、登记发证,业已形成了一整套政策体系,为我国山坡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耕地保护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第二,找到了“两山转换”的可行路径。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一样,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如何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突破的课题。“坡地村镇”所有试点项目“零占耕地、少占农用地”,但项目总投资达到911亿元,建设用地亩均投资达到961万元。这一政策举措,不仅生动地诠释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而且实现了“保耕地、保生态、保发展”的同频共振。

  第三,实现了农民、政府、业主三方共赢局面。随着各项建设用地创新政策相继落地,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释放出制度红利,形成了山区农民、政府和投资者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人文景观打造、山地林相改造、山塘水系建设等工程,使山坡地开发后的原有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实现了“项目建起来了、百姓富起来了、生态美起来了”的试点初心。

  吴兴西部的妙西镇,境内全部是丘陵山地,因为交通不便、开发成本过高,生态价值一直难以转换。“坡地村镇”试点之后,一共申报了9个项目,其中“慧心谷”仅征收14.9亩土地(其中农转用10.16亩),就建成了组合式的乡村度假酒店,一栋独立式度假房每晚可卖到5880元。当地村民不仅能够从中获得2000万元的土地征租用收入、1500万元以上劳动收入,还吸引了40多位年轻人回到酒店就业。随着高端度假客的大批到来,配套的农家乐、民宿纷纷涌现,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成了老板,土特产也成了抢手货,卖出了高价。有人估算,度假客买单的房价构成中,40%是乡村的生态环境,40%是乡村的文化服务,只有20%来自硬件建筑。

  (作者系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表  情:

  •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