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采购网
农资采购网
政策法规
动态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网导航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三农专题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贴身宝贝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三农内参
供求信息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化肥市场
打假维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热点聚焦
6700万亩标准化基地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4-13 18:34:54来源: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作者:佚名

 立足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我省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自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聚集区,有力支撑全省绿色食品产业迅猛发展,引领、示范和带动了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我省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充分肯定,并将黑龙江省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

  做探路者打样全国标准化基地建设

  我省在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确立了六个目标定位,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示范区、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田”、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推广新科技和培育新农民的“平台”、新产品开发的密集区、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品牌,并一以贯之地把标准化贯穿基地建设的每个层面和每个阶段。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地的积极努力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规模大、分布广、产量大、品类全、品质优、机制新的典型特点——

  规模大。我省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基地165个,总面积6694.1万亩,占全国总量的38.7%,是全国最大的标准化基地聚集区;

  分布广。全省所有市(地)行政区、农垦和森工系统都建有标准化基地,57个县(市区)和52个农场建设标准化基地;

  产量大。全省去年标准化基地原料产量达到220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20.1%;

  品类多。我省标准化基地涉及水稻、玉米、大豆、蔬菜、杂粮和食用菌等9个品种,涵盖了我省主要农作物品种;

  品质优。坚持把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基地生产质量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标准化基地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没有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件;

  机制新。按照绿色食品先进技术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理念,已建立并运行了组织管理、投入品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机制,基本涵盖了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实施效果显著。

  在我省的示范带动下,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迅速铺开,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共建成68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涉及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百余种地区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带动3900多万农户发展。

  做引领者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伴随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绿色食品种植几乎覆盖了我省所有县级区域,绿色发展理念深深植根龙江大地,引领并推动我省农业迈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标准化生产的“助推器”。标准化基地创建过程,实质上就是农业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也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迈进的过程。我省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以实施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为主导,先后制定绿色食品技术操作规程81项,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养殖、山特采集及食用菌栽培等领域,有效提升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已达7400万亩,有效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进步,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质量兴农的有效途径。绿色食品严格按照标准化开展种植养殖,奠定了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把“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落到了实处。全省绿色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去年达到了99.37%。近5年来,农业农村部先后3次致信表扬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相对较高。通过发挥绿色食品的质量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坚持推行以品牌标志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切实强化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增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实力。全省有7户绿色食品企业进入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50强,有8户进入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税50强,居各业前列。

  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2018年,全省绿色食品基地亩均增收80元,增收总额超过50亿元;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全省每年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60多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3000元以上。

  农产品品牌化的有效载体。随着标准化基地影响不断扩大,龙江绿色食品成为家喻户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代名词,呈现出生产消费良性互动、线上线下销售两旺的态势。这几年在各地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和展销会上,黑龙江绿色食品企业纷纷“唱主角”,备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展示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经检测,我省标准化基地核心区土壤环境指标、江河水质和空气质量均高于国家标准。村屯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区域杜绝了污染企业入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做开拓者探索全程监管长效发展新机制

  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循。我省立足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整套包括主体责任、投入品管理、全程质量监管在内的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机制。

  突出县级政府主体责任。采取政策支持、典型示范等途径,调动地方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创建”为“我要创建”。承担创建任务的县(市、区)政府都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了部门职责和任务,定期研究和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农业发展规划中,把标准化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全面开展环境监测。绿色食品绿不绿,关键在“源头”。为确保基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省农业部门争取省政府把基地环境监测纳入“三农”重点工作,对全省已建成的万亩基地全部进行检测,监测项目包括基地的土壤、水和大气三类,共25项指标。共获得土壤样品7700个、水样2100个、大气2400个,准确把握了基地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全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图,将基地环境监测纳入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

  坚持标准入户进田。根据标准化基地建设的要求,近年来共制修订绿色食品操作规程81个,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实施,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基地配套技术体系。组织专家编写了一批“明白纸”和“操作历”,定期下发基地农户。采取“集中培训”和“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直接培训工作机构师资和骨干1000多人,延伸培训基地农户和企业人员20多万人,确保每个村都有几名懂绿色食品标准的“明白人”。特别是在基地春耕整地、播种、水稻大棚育秧等关键环节,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工作,总结推广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整体上水平。

  探索融合发展新路。结合推进农业“三减”,积极创新基地建设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全省在标准化基地建设“鱼稻”、“鸭稻”、“蛙稻”和“蟹稻”基地20多万亩,探索出了一条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组织基地产品与市场对接。以基地产品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基地与市场的直接对接。每年都组织基地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与农产品经销商洽谈对接。近年来,组织10个基地县产品进入北京农展馆黑龙江展销中心,集中销售,优势互补,取得良好效果。

  大力宣传推介基地品牌。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绿色理念,推介绿色食品基地品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每年在各类媒体发稿300篇以上,网络转发超过千条。还在哈尔滨市机场高速、京哈、哈同、哈牡、哈绥和哈大等高速公路设置以绿色食品基地为内容的巨型广告牌,进一步扩大了标准化基地的影响面。

  坚持实施严格基地监管。坚持落实最严厉的监管措施,定期围绕“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基地与企业对接,以及主体责任落实等影响基地建设问题,按照“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模式,逐县、逐乡、逐村、逐地块进行检查,开展“绿色食品质量监管专项行动”,边查边完善边提高,切实把各项基地管理和建设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大胆创新监管机制,积极推进监管工作前移到基地,变定期监管为常态监管,部门监管为社会共同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绿色食品基地“投入品”监督和管理,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切实把标准化基地“管严”、“管好”、“管到位”。定期开展基地产品抽检,对不合格的产品、基地进行公开曝光。

  做超越者勇当新时代绿色农业发展排头兵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等重要论述。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高质量的经济循环,意味着工业的高质量、农业的高质量、科教事业的高质量、生态产业的高质量、文化产业的高质量、旅游产业的高质量、人民生活的高质量,意味着我省发展到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重要阶段。

  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田”和“增长极”,今年我省将加大力度实施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全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努力争当绿色食品发展的排头兵。

  力争在扩大绿色食品基地规模上有新突破。按照优质、高效、生态、绿色、安全要求,以满足龙头企业加工和市场需求为前提,继续坚持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积极而稳妥地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到今年底,全省标准化基地认证面积力争达到8100万亩。

  力争在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上有新突破。一是通过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基地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并尽快与国际接轨。二是通过强化农户执行力实现标准化。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绿色食品“明白纸”、“操作历”,做到每项标准都能让农户看懂,能学会,能会用。要在基地生产的关键环节,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途径,做给农民看,引领农民干,确保标准化全面实施。三是通过推行建设和生产标准实现标准化。积极推行“八化”建设标准、“八化”生产标准,切实把标准化贯穿到基地生产的每个层面和每个环节。

  力争在强化基地全过程质量监管上有新突破。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力度,提升绿色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监管工作前移,把“管出来”的各项措施延伸到生产基地、落实到“产出来”的全过程。严格执行产地环境标准,突出管好、管住“投入品”,强化基地管理制度建设,真正做到靠机制管人,靠制度管事。积极推行退出制度,建立基地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对不合格的基地和产品,实施“一票否决”,让质量成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高压线”。

  力争在提升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率”上有新突破。通过强化服务,创新机制,政策吸引等措施,不断密切基地与各类主体的利益联结,不断提高“对接率”。鼓励和支持现有的大型绿色食品企业增加绿色食品认证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工总量,强化对标准化基地的拉动;鼓励国内外各类大型企业以多种形式进入我省绿色食品生产领域,特别是直接开展基地建设;支持与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联结的龙头企业按照产地、产品质量相一致和市场化运作原则,扩张优势产品规模,提升品牌层次,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基地品牌。

  力争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与农产品地理标志融合发展上有新突破。将代表我省农业资源优势的绿色食品和代表独特地域特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结合起来,借力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农业品牌,形成品牌叠加效应,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基地。增加已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绿色食品基地的数量,用地理标志的特性来强化绿色食品的区域特征。积极培育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双标”产品。以中药材、食用菌、鲜食玉米、蔬菜、乳制品、蜂蚕产品等品种为重点,增加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作者:李钢 韩玉龙 张桂英)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表  情:

  •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