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采购网
农资采购网
政策法规
动态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网导航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三农专题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贴身宝贝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三农内参
供求信息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化肥市场
打假维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部委资讯
乡村之“魂”,该如何涵养?
时间:2021-11-01 15:39:30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作者:佚名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什么是乡村的“魂”?又该如何铸造、培育和涵养?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比之有形的物质世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同样不可或缺。乡村亦然,一个有灵魂的乡村才是灵动鲜活、有生命力的。乡村之“魂”,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被清晰感知,村落里如何待人接物、婚丧嫁娶,农户家有何精神追求、怎样教育后辈,乡邻间崇尚何种风俗礼仪、有什么文化活动,都折射出乡村的灵魂是丰盈饱满,还是单薄苍白。乡村之“魂”,由乡村社会所有个体共同叠加构筑,又反过来潜移默化影响着一方水土之上的人群,看似缥缈却实实在在,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乡村建设中也面临一些新情况。一方面,传统农村的封闭性、稳定性被打破,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过去靠乡规民约、道德礼俗等调控的模式不再处处奏效,个别精神空虚、价值混乱、道德滑坡现象不容忽视。另一方面,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大农民群众在衣食住行已不成问题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则尤为迫切。因此,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涵养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和软件基石,又关系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尊严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从长远而言,还将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一个乡村的灵魂如何孕育形成?答案就是,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滋养作用,用文明春风化雨,以文化成风化人。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不少地方探索出许多有益的方式和载体。比如,挖掘整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重塑乡贤文化,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打造“读书会”“公益讲坛”“乡村艺术节”等文化阵地和舞台,组织村民参与民俗、文体类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遏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与此同时,一些误区也需要注意。如,有的地方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虚功”“慢活”,不愿投入太多资金精力;有的地方忽视农民主体地位,造成群众积极主动性没能发挥出来;有的地方只重硬件投入,缺乏有效组织利用;还有的地方一阵风,做完花样子就万事大吉。这些不良倾向都需要警惕和规避。

  “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培育形成,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农民群众经常得到文化的滋养、文明的浸润、风气的熏陶,向善向美向上的乡村文明新气象才能形成;当乡风正、家风兴、民风淳时,乡村也必将真正“活”起来。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xxdt/nydt/202110/t20211027_6490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表  情:

  •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